近年來,長江流域魚業資源日益衰減,魚的種類和數量都大幅下降,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種“竭澤而漁”的捕撈方式已經引起相關部門和生態專家的高度關注。
近日,有反電魚 環保組織向我們提供線索,反映當地夜間非法電捕魚的行為猖獗,我們的記者前往長江流域進行調查。
夜間非法電魚猖獗
10月10日晚上,根據環保志愿者提供的線索,記者從湖南省桃江縣城驅車,順洞庭湖支流??資江前行。剛過半夜,記者就發現了江面有光點在閃爍。
記者通過夜市模式看到,電捕魚船以兩艘為一組,一艘船承載發電機,電捕魚者向江中投擲兩根帶著電線的竹竿;而另一艘船則負責捕撈。他們非常警覺,當發現岸邊有人接近,就立即關閉了燈光。
記者介紹,我們就在資江邊,現在是凌晨1點20分,正是電捕魚集中的時段。離我們200米的地方就是一組電捕魚船正在作業,我們想要接近他們的時候,他們馬上就把發動機和燈光給關掉了。我們順著上游望去,1公里的位置還有兩艘正在作業的電捕魚船。
反電魚志愿者介紹,前面的電魚船電暈之后,用這個鸕鶿也就是魚鷹把魚撈上來,現在發現我們了,在收他們的鸕鶿了。
非法電魚者發現岸邊有人后,立即將船藏到江中礁石后面,并時不時探出觀望,這一幕都被記者記錄下來。沿江而上,記者在不到兩公里的江岸沿線一共見到4組電捕魚船正在作業,非常密集。
反電魚志愿者熊國柱介紹,一個晚上他們可以打到幾千斤。這邊當地的市場價格你就算10元錢1斤的話,那也是好幾萬元了。其他的傳統的捕魚工具,現在一個晚上能搞到幾百塊錢就不錯了。
在我國《漁業法》中,電捕魚是明令禁止的捕魚方式,電魚工具,從小到背包式電魚設備,大到電魚船,甚至還有大型電拖網,電魚水域無論大魚小魚都被一網打盡。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反電魚聯盟提供的地圖顯示,湖北的荊州監利縣、湖南的益陽、岳陽、株洲等地,以及江西新干縣等地,電捕魚情況最為嚴重。
明令禁止 電捕魚為何屢禁不止?
我國的《漁業法》有明確的規定,電捕魚行為擾亂漁業生產秩序,嚴重破壞水生態環境,要堅決打擊,2018年,農業農村部查處此類案件就達到1.1萬件,那么,為何電捕魚屢禁不止?
10月11日凌晨4點,記者前往位于洞庭湖南岸碼頭??沅江市水產品交易市場,不少捕魚船已經在岸邊卸貨,并在此交易。在靠岸的船只中,記者發現有不少搭載著專業電魚設備的漁船。而距離這個碼頭不足二十米就是當地的漁政執法機構,就在監管部門的眼皮子底下,電魚者公然銷售這些捕獲的魚。
湖南沅江漁民告訴記者,電捕魚抓到了收3萬元錢,開什么票啦,抓一回罰一回,抓了一回不會抓第二次;搞得久了都認識;只要是沅江漁政抓到了,沒問題。
為了了解當地查處非法電魚行為的情況,記者來到了湖南省沅江市漁政管理站。
湖南省沅江市漁政監督管理站副站長劉昭暉表示,他們現在有的時候是我們剛走,他們就去了,我們一去,他們就跑了,還有的情況是盯住我們看,我們的執法船一動,他就知道了。
取證難、執法難度大是漁政工作人員向記者反應最多的問題。針對罰款不給收據,這樣的事情是否屬實呢,記者在沅江市漁政監督管理站翻閱了他們今年查處的案件,按照規定件件都要有記錄和這樣的罰款收據復印件。
副站長劉昭暉表示,我們這個程序會走好多,不會不立案的。
根據沅江市反電魚協會環保志愿者提供的信息,從今年三月份禁漁期以來,舉報達到上百件,但當地漁政部門提供給記者今年電魚處罰案件只有48起。
反電魚志愿者王久禧表示,漁政不出警,或者是遲來的出警,或者抓了之后前腳抓后腳放這種現象。我們看到有的時候當著我們面把船抓到了,把這船電魚船牽個幾公里馬上就放了。
沅江市漁政監督管理站站長葉顏明表示,這個事我們也擔心,所以說我們對執法人員嚴格要求,我們年初就制定了責任章,責任章就要簽字,如果誰違反了,那肯定嚴肅處理。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今年1-8月,全國各地共查處電魚案件5486件,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683件。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劉新中表示,電魚這種行為很多處于偏遠地區,作案往往在夜間,直接抓非常難,舉報線索提供以后,基層執法人員到現場有時候找不到人,即使找到人,有時候把證據扔到水里,對下一步取證很困難。
《漁業法》亟待修訂 提高違法成本是關鍵
目前農業農村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今后,對電捕魚等非法捕魚行為的處罰力度將會加強,執法過程中的亂象也有望得到遏制。
洞庭湖位于長江中游南段,也被稱為長江之腎。長江的生態環境需要其干流、支流全流域生物多樣性維持平衡,近些年以電魚為代表的非法捕撈行為正在打破這一平衡,一些珍稀魚類正在消失甚至滅絕。
在調查中,記者看到,在一些電捕魚猖獗的水域,湖岸、河岸邊常常會看見死魚漂浮的畫面。在洞庭湖一處岸邊,記者見到了集中停泊的電捕魚船只,船上塑料布蓋著的,就是用于電捕魚的發電機和通電漁網。
反電魚志愿者表示,電船大把大把、大群的,一二十條船,就是大馬力電船集中停在一塊,同時作業,對洞庭湖的傷害是相當大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進東介紹,整個長江生態系統是比較脆弱的,如果再出現電魚這種狀況的話,會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會是加倍性的損害。可能包括底棲生物在內都會受到影響。然后會帶來的一個系統的逐漸的損害,最后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電魚行為使得大魚、小魚都受到侵擾,電魚者只撈大魚,而小魚死亡后沉入河底,對水體會造成污染。電魚者不僅對生態造成嚴重損傷,自身安全也常常無法保障,這是記者近一年來搜集的電魚者被自己電魚設備電亡的畫面,瞬間死亡慘不忍睹。有的電機上標注了30千瓦,最大輸出電流達130A(安),而只要大于0.1A(安)的電流通過人體一秒鐘,即可使人體心臟停止跳動。
巨大的電流可以瞬間致人死亡,而水中的魚無論大小都難逃脫電流的傷害。如此危險為何屢屢有人鋌而走險,一方面是電魚對捕魚者帶來的巨大收益,一方面是目前法律對非法電捕魚行為的處罰較低。
反電魚志愿者王久禧介紹,現在背包電打魚咱們這頂格罰款是2000元。他一個電魚工具幾百塊錢一套,買了第二天繼續電,兩天就可以還回了。如果說是他漁船電魚的話,他們一個晚上的收入就可以買很多套。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教授王燦發表示,現在有效的漁業法還是2000年修訂的,這樣已經19年了,這樣處罰標準顯然就太低了,不足以遏制這種違法行為。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漁業法》相對滯后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生態形勢,下階段,提高違法成本是治理電捕魚等違法行為的重要手段。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劉新中表示,現在漁業法也在修法,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違法成本,我們已經提交了意見正在走程序,我們也希望能夠盡快出臺,給基層的執法提供支撐和保障。對利用電魚方式捕撈的行為我們從來都是絕不容忍,堅決打擊。